"); //-->
作者简介
保尔·英格拉西亚
曾任《华尔街日报》驻底特律记者站站长,道琼斯新闻策划副总裁,目前正在撰写一部有关美国汽车文化的书籍。
背景
1991年,通用汽车宣布全年亏损了44.5亿美元,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10个月后公司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施佩尔离开了公司。最近,通用汽车公布今年第二季度就亏损了155亿美元,公司董事会却重申了对CEO瓦格纳的支持。通用汽车的亏损轻松地令此前福特汽车公布的87亿美元的季度亏损黯然失色。至于三大厂商中的克莱斯勒的盈亏数据就得要靠想象了。该公司由私人投资公司博龙资产有限公司所拥有,因此并不公开发布业绩。
美国参议员丹尼尔·帕特里克·莫尼汉曾用“降低对变态的定义”这样的一个词组来形容对一度难以容忍的行为的接受。现在,底特律的汽车巨头们则正在“降低对灾难的定义”。
接二连三让人失望的业绩,让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能否挺过这个让底特律颤抖的“寒冬”,成为了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实际上,无人知道确切答案。但其他问题却基本可以得出答案。
底特律已看到灾难的到来?
回答是肯定的。三年多来,汽油价格一直在持续攀升。美国总统布什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带来的美元贬值没给底特律带来任何好处,因为美元的倒下是原油价格飙升的重要原因。
但底特律三大巨头坚持依赖SUV租赁这样的业务模式近20年。而这一模式发展到今天却产生了两个致命的问题:租赁和SUV.
租赁的SUV再出手时已很难再卖出过去同样的价格,随着汽油价格达到每加仑4美元左右,汽车厂家无法以当初设想的价格水平转售客户所归还的车。为反映这种“减损”而进行的巨额冲减是福特和通用近几个季度出现数十亿美元亏损的原因之一,这促使底特律三巨头削减或停止了其租赁项目。日本和欧洲汽车厂家的租赁业务也出现了亏损,但它们对SUV租赁业务的依赖程度要远远低于底特律三巨头。对此,我们只能说不愿改变过去取得成功的行为是人类的天性。(注1)
三巨头中谁能成功“闯关”?
从目前状况看来,福特汽车胜算较高。与通用一样,福特必须迅速调整其产品组合,加大对于小型轿车的重视,放低卡车和SUV.但值得注意的是,福特开始向美国国内导入其在海外开发的节能轿车的计划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用同时面临着福特所没有的巨大结构性挑战。帮助德尔福(通用已经剥离的汽车配件子公司)破产重组的代价还在继续加大。通用第二季度与德尔福有关的支出又增加了28亿美元,此前该公司已经为后者支付了75亿美元。
同样,自通用汽车旗下的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几年前涉足住宅抵押贷款业务以来,公司还在继续出现巨额亏损,上季度亏损18.6亿美元。让通用汽车略感欣慰的是,不幸的博龙资产目前还持有通用汽车金融51%的股份,因此计入通用账面上的亏损额只有一半左右。
福特加速剥离亏损的小品牌捷豹和路虎的行为值得肯定。但通用却一直拖到不久前才考虑要出售悍马。公司共有8个国内品牌,都是黄金时期留下来的。尽管公司有些非常出色的品牌,但什么都想的市场营销就意味着实际上什么也没营销。
至于更弱小的克莱斯勒,需要考虑的问题则只是谁会收购它,何时以及以何种方式罢了。
美国政府应否救援汽车公司?
作者保尔对此持否定态度。他认为,不久前用纳税人的钱帮助贝尔斯登(注2)的出售和保持房利美和房地美(注3)流动性的承诺已经很糟糕了,尤其是因为房地美和房利美还获准维持董事会和管理层不变。但美国政府做出这些举措至少还有一个理由,就是这些公司的崩溃会给整个美国金融系统带来很大的风险。而美国人因本国车厂倒闭而被迫驾驶本田或现代车对国家大计的影响却要小得多。
底特律的生存之战不会威胁到美国的经济繁荣,但这无疑令人深感悲伤。这三家公司,尤其是通用汽车,曾经是美国资本主义强大实力的象征。如果它们能够进行重组并走上复苏之路,亦将成为老树发新芽的象征,这也是许多人所热切希望的。
而汽车城的居民们也必须为城中多年来流行的一句话而感到后悔。这句话曾被印在各式T恤之上———底特律,弱肉强食的地方。我们希望这不会成为对通用汽车、福特和克莱斯勒未来的预言。
原文:保尔·英格拉西亚
编译:林憬文
注释
注1:汽车租赁是美国汽车业的一大特色。车商将新车租给用户,一段时间后,用户把车还给公司,公司再将这台二手车卖给消费者。租赁期限一般在24个月以上,但最长不超过48个月。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租车的人很多,一般SUV月租价格300美元左右。车归还公司后,公司按照略高于2年折旧价的价格将车再卖出去。但伴随石油价格飙升,买SUV的人明显减少,但按照当时的合同,很多此前租了车的客户还是会将车还到车商处,于是车商就面临大量二手SUV积压无法脱手变现的严重问题。据统计,美国三大车商SUV的租赁业务往往占到整体销售额的50%以上。
注2:美国第五大投行,2008年3月因流动性危机而被推至破产边缘,后在联邦政府的干预下,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的价格接手了贝尔斯登。
注3:美国排名第一、第二的房屋抵押贷款公司,美国会对该两家公司的救助将至少耗资250亿美元。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